“嗯嗯,你说得对,要的就是一种新鲜感。”尤凤霞猛点头,她就是这么想的。</P>
“不过这样有个坏处,那就是只有看过原着才能看懂这部小说。”</P>
朱霖道:“也不一定,只是看过原着后,会更容易理解剧情,人物也更立体,我是这么认为的。”</P>
两个丫头边看边讨论,关系又拉近了不少。</P>
“对了尤姐姐,你小姨写完以后,一定要给我看,我先把原着看完,不然真得串戏了。”</P>
光从朱霖的神情就能看出她很想看,那自然是说明写的好了,不然哪来的吸引力。</P>
不知道姐夫会怎么看这种作品,会觉得我不务正业吗,还是觉得我思想有问题,居然让杨过娶郭家姐妹。</P>
二女共侍一夫,娥皇女英啊......</P>
想象着那副场景,尤凤霞突然有点害羞,俏脸也微微发红,那种感觉就好像自己变成了郭襄一样。</P>
没等到回答,朱霖偏过头看了一眼,忽然灵机一动,模仿座山雕的口吻,质问道:“脸红什么?”</P>
尤凤霞反应也不慢,特意把声音放粗:“精神焕发!”</P>
“怎么又黄啦?”</P>
尤凤霞把乌黑的眼珠子左右晃动两次,故作豪爽地大笑几声,朗声道:“防冷涂的蜡!”</P>
“哈哈哈,尤姐姐你太逗了。”朱霖一愣,突然大笑起来。</P>
这么娇美柔弱的女孩,却刻意模仿杨子荣那种慷慨豪迈,这种反差太大,特别搞笑。</P>
尤凤霞也在笑,叉着腰道:“你就说我这杨子荣演得像不像吧。”</P>
“就是因为像才特逗,哎哟,我不行了...”</P>
朱霖捧着肚子,笑得直打跌。</P>
对了两场戏,二人均觉得彼此关系亲密了很多,以前那种距离感似乎消失了。</P>
今天是七夕,也就是乞巧节,按燕京和冀省一带的民俗,今天是妇女结拜姐妹的日子。</P>
不过光有日子还不行,要结拜,还得需要一条“香炉腿儿”。</P>
这“香炉腿儿”可不是一个物件儿,而是一个大活人,是结拜的见证人。</P>
这见证人也有讲究,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当的,必须是两边都熟悉的、有一定威望并且年长的人。</P>
说白了就是要能镇住场子,以防止有一边不认账了,做出什么背信弃义的事来。</P>
万一以后要断绝关系,也必须在见证人面前绝交。</P>
徐颖当时游说尤凤霞的时候说是让爷爷当见证人,但徐部长位高权重,贸贸然去四合院未免有些突兀。</P>
而杨阿姨一向深居简出,认识的人不多,便决定让她去当见证人。</P>
下午四点多,尤凤霞带着母亲,朱霖带着杨阿姨,两车四人来到了南锣鼓巷。</P>
本来这里头没有朱霖的事儿,但她非要来凑热闹,一想还可以让她带个人,便同意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