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正军法,收人心“我为黄巾流过血!”(2 / 2)

“我先前就脱了她件衣服还什么也没做啊!”</P>

“渠帅!我们头上都是戴黄巾的啊!”</P>

然而管亥不为所动,闪烁着寒光的大刀即将落下。</P>

王贵这时好像也明白了他今日是非死不可,因怨生恨地将目光移向张昊。</P>

“我不服!不服!”</P>

“我为黄巾流过血,我为黄巾打过仗!”</P>

“前些日子临淄那一战我们黄巾才是主力,若是没有我们在前面顶着,他张昊焉能轻易得胜?”</P>

大刀呼啸坠落,在即将落到王贵身上时,张昊出声了。</P>

“老管,暂且留手!”</P>

刀刃稳稳当当地停留在了王贵的额前,寒气逼人。</P>

而张昊这时独自向那个差点儿被侵犯的女子走去,先前怒叱他的青年随即上前一步挡住。</P>

张昊也不在意,只是向躲在青年身后的女子温声问道:</P>

“姑娘可曾受到其他伤害,若是没有,我想为我这不知好歹的士卒求情,请姑娘饶他一命可好?”</P>

女子看了又看,怯生生地摇了摇头,又犹豫着点头。</P>

“那多谢姑娘大恩,我愿给姑娘十金以作赔偿!”</P>

张昊说完再次返回,这次用极为严肃的语气向在场众人宣告。</P>

“鄃县姑娘心善,饶罪卒王贵一命,然军中自有法度,死罪可免,活罪难逃!”</P>

“罪卒王贵,不尊法令,罚军杖五十;屯长赵汜,纵容麾下,同杖五十;其余同屯士卒,虽无罪,但连坐,杖十。”</P>

“尔等可有异议?”</P>

张昊的目光向赵汜一屯黄巾看去,在掠过王贵时眼底闪过一抹寒意。</P>

张昊之前就明白,所有的黄巾都是因为管亥才跟着他的。</P>

他本来想着收揽人心这种事等回去占了辽东再做,但现在看来是不得不做了!</P>

张昊正欲继续开口,忽然有人说话了。</P>

“我有异议!”</P>

众人寻声看去,只见说话之人竟是管亥。</P>

“我有异议!”</P>

管亥通红着眼又重复了一遍。</P>

“军卒王贵不遵法令,以下犯上冒犯主帅,当斩!”</P>

斩字未落,一条血线随即从王贵的额前延伸往下。</P>

尸身无力支撑,轰然倒地,全场噤若寒蝉。</P>

张昊见状,</P>

脸上依旧波澜不惊,但心里却因管亥的这一刀荡起阵阵涟漪。</P>

沉默了片刻后继续说道:</P>

“吾为主帅,御下无方,亦有罪责!”</P>

“今日在此割发以儆效尤,待返回营中,再领杖五十!”</P>

只见寒光一闪,</P>

众人还来不及反应便见张昊抽刀一挥,头上一咎黑发随风飘落。</P>

此刻,</P>

在场之人无论是奉命集结的麾下士卒,还是鄃县来看热闹的好事者,比如县令季雍,无不为之动容。</P>

包括但不限于赵汜一屯的黄巾,眼中的轻视与不服也尽数褪去。</P>

而那个怒斥张昊的青年,眼中更是泛起别样异彩。</P>

......</P>

此间事了,大军散行。</P>

或许是感觉刚才的氛围太过严肃,当张昊欲寻季雍回府,再次宴饮之时。</P>

道路旁一个趴在窗边偷看热闹的小童不慎撑破窗门,跌落而出,张昊见状灵机一动。</P>

来到小童面前,</P>

张昊的身影在小童眼中颇为高大,吓得小童微微颤抖。</P>

张昊露出一副和善地笑容说道:</P>

“小孩儿莫怕,我们来玩个游戏可好?”</P>

“只要你叫我一声郎君好俊,我就送你家一石粮食!”</P>

“你要是叫我十声郎君好俊,我就送你家十石粮食!”</P>

“......”</P>

“......”</P>

这一夜,</P>

鄃县城中不知响起了多少声郎君好俊。</P>

总之数日之后,</P>

整个冀州都在谣传叛军太子张昊,是张举家的傻儿子。</P>

仅为了一声郎君好俊就豪掷出数百石粮食。</P>

各郡县官员也因张昊放出的一句‘十石百石不嫌少,千石万石兄弟好’的口号决定,</P>

若张昊上门索粮,随便打发点得了,不至于跟他玩命。</P>

而逐渐迷失在一声声郎君好俊中的张昊本人则表示,他这一波,</P>

赢麻了!</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