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千岁,饶命啊!”</P>
“饶命?想活命就说实话!”</P>
“这个……”</P>
“嗯?强儿!”</P>
“别别别,老千岁,我说实话。”</P>
“赶紧说!”</P>
“唉——”</P>
朴昌昊未曾开言,先是叹了口气,然后这才说道:“胡老千岁,我等三人此次前来,除了给大明迁都道贺递交国书之外,还带来我王的一封亲笔信。”</P>
“信上怎么说?”</P>
“这封信上主要的意思就是说,想跟大明朝借粮。”</P>
闻听此言,老胡心道:还真被姚老道给猜中了,果然是来借粮。</P>
“那你高丽国是受了天灾了还是遭了人祸了?又因何要来我大明借粮?”</P>
“这个……”</P>
“嗯——脑袋又不想要了是吗?”</P>
“不不不,老千岁,他是这么回事。此次前来借粮,皆因为我高丽风俗与大明是大有不同。”</P>
“嘟!这借粮又跟风俗有他娘的什么关系?难道你们高丽的风俗就是自己不种地,吃粮都他娘的找别人借不成?”</P>
“老千岁有所不知,在我高丽,下地种田那都是妇女们的活儿。”</P>
“那你们高丽男的都干什么去了?”</P>
“男人负责在家纺线织布,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喝喝茶,耍耍钱。”</P>
“可这跟借粮又有什么关系?”</P>
“也不知怎么的了,自打前几年开始,全国的妇女们就不好好儿种地了。原来还能坚持,可自打今年以来,全国的妇女都不下地种田了。因此上,只能前来大明借粮了。”</P>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你们打算借多少粮食?”</P>
“一……一百万石。”</P>
“讲的可是实话?”</P>
“句句属实。”</P>
“好,既然如此,明天早朝,随本王一同上殿面君。如果跟今天说的不一样,小心尔等的狗头。”</P>
“是是是,请老千岁放心。”</P>
等打发走了高丽使者,老胡就问姚广孝:“我说姚老道,看来这高丽人确实是来借粮的。那到底咱们是该借还是不该借呢?”</P>
“老千岁放心,贫道自有妙计。明天金殿上一见着皇上,您就知道了。”</P>
“行啊,既然你不愿意说,我也就不问了。不过,姚老道,我怎么总觉得你没憋着好屁呢?”</P>
“诶,老千岁,您这话说的就有点过了。什么叫我没憋着好屁啊?像高丽这样的无耻小国,给他点儿教训也是应该的。”</P>
“你说的也对,看来这高丽人是要倒霉了。”</P>
第二日早朝,没等群臣开口,姚广孝头一个出班跪倒。</P>
“启奏我主陛下,高丽使者昨日已到京城,现在殿外候旨。”</P>
“传。”皇上也没废话,直接就传高丽使者觐见。</P>
其实也根本用不着废话,因为昨天姚广孝从胡大海府里走了之后,直接就进宫见了皇上,早就跟皇上把对策都商量好了。</P>
“大明皇帝陛下有旨,传高丽使者觐见呐!”</P>
闻听皇上口谕,传旨太监站在九龙口一声高喊,三名高丽使者这才随旨来到金殿之上。</P>
行三跪九叩之礼以后,为首的高丽使者朴昌昊再次跪倒奏道:</P>
“启奏大明皇帝陛下,外臣此次前来除恭贺大明迁都递交国书以外,还有我高丽国王亲笔书信一封,请大明皇帝陛下龙目御览。”</P>
“呈上来。”闻听此言,皇上吩咐身边太监,将国书和亲笔信接过来放到龙书案上。</P>
皇上没看国书,而是拿起那封亲笔信看了起来。为什么不看国书呢,原来国书昨天就已经递到了礼部,内容皇上早就知道了。</P>
写的无非就是朝贺大明迁都,请求大明皇帝册封,两国永结百年之好一类的话。</P>
看完亲笔信,皇上就是一皱眉。要说皇上能看懂吗?这还真让您说着了,完全能看得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