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榫卯优化(2 / 2)

台上,汪泰初露出“小样儿,且看老夫把你们轻松拿捏!”的笑容。</P>

看戏的蔡院长也忍不住跟着同学们鼓掌,心说实在是被汪胖装到了!</P>

“大家好好听讲,我分享提速秘诀。”汪泰初点击鼠标,调出一份程序。</P>

程序是他昨晚辛苦修改过的版本,全场学生目不转睛盯着看,外面大框架似乎没变化,但内部出现了大量长龙形状的点阵。</P>

“我的方法是榫卯法!”</P>

“同学们应该懂榫卯,古代木建筑飞檐斗拱,靠的大多是榫卯。”</P>

“它的特点是无需钉子,靠木料结构本身便能紧密连接。有些古建筑浑身上下没有一根钉,却能屹立不倒数百年,体现的是古代工匠对力学和机械的极致理解!”</P>

台下,谢科夫连忙摸出手机,手忙脚乱搜索相关资料。</P>

作为一只毛子,他完全没听说过榫卯这种异国魔法。</P>

讲台上,汪教授继续讲述。</P>

“榫卯主要分三大类!”</P>

“第一类面与面结合,槽口榫、企口榫、穿带榫、燕尾榫等等。”</P>

“我的编程结构中主要应用这一大类,大家请看演示!”</P>

汪教授轻快敲打鼠标,在程序上画出一堆点云,看上去十分常规,宋河至少在擦窗虫原有程序里见过三四处类似的布局。</P>

鼠标继续敲击,神奇的事情发生!</P>

一些连接性的脑细胞点被取消,整片点云的结构大幅优化,各部分紧凑结合在一起!</P>

与此同时,亮黄色的数据流大幅加速,同时保持了稳定和传播顺序!</P>

“牛逼!还真是榫卯!这居然也能榫!”宋河忍不住感叹。</P>

场上只有寥寥几个学生看懂了,也发出赞叹声。</P>

谢科夫急得满头冒汗,他还在搜索榫卯的相关资料,他看了汪教授的操作示范,直觉这办法很先进,但一时半会来不及理解。</P>

“第二类是点的结构,主要用于横竖材料的结合,包括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等等。”汪教授继续讲解。</P>

“我没怎么用,不是因为它用途窄,而是它用途太广泛了!”</P>

“几乎到处都能用,但对于速度提升的幅度很小,可能用上几十处才能提高0.1%,我这人怕麻烦,同学们不嫌麻烦可以试试。”</P>

说着,汪教授继续演示,修整了点云的边界,都是些微不可察的改进,但积少成多也会相当可观。</P>

宋河彻底兴奋,掀开电脑屏幕,迫不及待进行操作,模仿汪教授的办法修改程序。</P>

“第三类是三个构件的结合,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等!”</P>

“更为复杂,而且牵扯到繁琐的公式简化合并,同学们慎重使用!”</P>

汪教授继续演示。</P>

随着榫卯结构越发高级,场上能看懂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大部分学生一脸听天书的茫然。</P>

听课是有门槛的!</P>

宋河一心二用,一边不断点击程序照葫芦画瓢,一边死盯着汪教授的演示。</P>

学着学着,眼前竟然冒出了升级提示!</P>

【检测到数学进步,由黄金51级升至黄金52级!】</P>

【检测到数学进步,由黄金52级升至黄金53级!】</P>

他激动到手抖,古代工匠里恐怕数学天才不少,许多榫卯结构除了力学原理,还能套用到数学几何上,用一句巧夺天工来形容也不为过!</P>

台上,汪教授讲的累了,拍拍话筒。</P>

“我的经验分享完了,同学们慢慢学!”</P>

“可以去拼多多买一本我写的榫卯书,里面有各种榫卯结构的数学力学分析,二十块一本,严重滞销,大家记得买正版,我好赚点书费!”</P>

教室里的同学们发出一阵笑声,纷纷掏出手机买书。</P>

“下面请谢科夫同学上台,分享他的办法!”汪教授带头鼓掌。</P>

全场瞩目,谢科夫再次上台,将他的太空擦窗虫接入电脑,调出程序。</P>

看到大屏幕点云的瞬间,宋河眉头一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