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公子为何不考取功名?(1 / 2)

听到第二首词的时候。</P>

白素素表情微变,她本以为一个故事能出现刚才那首钗头凤,就已经是惊世骇俗了。</P>

谁曾想叶天马上再作一首绝世之作,并且诗词还如此的应景,仿佛他就是亲历者一样!</P>

要不是知道叶天从小生活在桃源村,她甚至都以为故事中的陆游是叶天自己。</P>

而且事情到这里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才是一个开始。</P>

随着故事中唐婉因病逝去,其中的诗词反倒是越发的多起来。</P>

尤其是“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一句,更是触动了她的内心深处。</P>

曾是惊鸿照影来!</P>

叶天经历了什么?</P>

为何能写出如此绝句?</P>

本来还因为故事伤心难过的白素素。</P>

此刻却突然忘记了故事内容,关注点全都落在了叶天的身上。</P>

过去她很认同一个观点。</P>

那就是诗词的内容和诗人自身经历相关,如果没有足够的阅历,绝对无法写出好的诗词佳作。</P>

可现在。</P>

叶天打破了她的认知。</P>

想想自己早上还认为叶天能和苏白相比不落下风。</P>

现在看来苏白根本没有办法和叶天比。</P>

又或者说。</P>

从现在开始。</P>

整个大夏的文人在她眼中都不如叶天。</P>

“咳咳,你这么看着我干嘛?”叶天轻咳一声。</P>

没办法。</P>

白素素现在的表情太奇怪了,好像恨不得把他吃了一般,不过他大概也能猜到白素素是因为故事中的诗词震撼。</P>

其实别说白素素了。</P>

当年他第一次看到陆游和唐婉的故事,也被里面的诗词吸引。</P>

钗头凤自然不必多说,都是经典传世之作。</P>

他最喜欢的也是后世最火的那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P>

对于这首诗。</P>

《宋诗精华录》还有一个特别经典的评论:“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年论,不可无此诗。”</P>

“公子,你有这般文采,为何不去考取功名呢?”白素素回过神问道。</P>

在她看来。</P>

凭叶天目前为止展现出来的诗词功底,若是去参加科举,就算无法高中状元,但也必定能金榜题名!</P>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却连秀才都不是,甚至还有人说他连四书五经都记不住。</P>

“那我先问你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去考取功名呢?”叶天反问道。</P>

功名?</P>

那玩意有什么用?</P>

自己留在桃源村随便想几个主意出来,都能赚得盆满钵满。</P>

未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P>

就算过两年可能会有匈奴入侵的风险,但时间还充足的很,现在把钱赚足,到时候再离开桃源村也不晚。</P>

何况在天水县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白素素的父亲是天水县县令,算是这里的“土皇帝”!</P>

不论他们过去发生过什么矛盾纠葛,现在要是自己有什么麻烦的话,对方肯定不会坐视不理。</P>

这种情况下。</P>

科举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用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