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人东渡。”</P>
程果抬起头微笑着红着脸有些俏皮的对沈星河说道:</P>
“如果你想问原因的话。”</P>
“阴人……东渡?”</P>
沈星河听到这个词倒抽了一口凉气,第一时间感觉自己后背一阵冷风吹过。</P>
“是殷商的殷,不是你想的那样。”</P>
看着沈星河的表情,程果掩嘴一笑,继续说道:</P>
“大多数人一提起扶桑,和你一样,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日本。</P>
但这个观点其实早在1752年便被法国学者否定了。</P>
经过西方学术界连续几年的大讨论,最后认为中国古籍中的“扶桑”其实指代的就是中美洲的墨西哥。也就是咱们现在所在的位置。”</P>
“啊?那可是殷商哎。”沈星河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程果。</P>
“那个年代,如果说咱们跟日本有什么联系,那还好说。</P>
毕竟咱们和日本的海上距离并算不上远,也就隔着个对马海峡,这样的距离对船舶的制造没有什么太高要求。</P>
但墨西哥这......跨着整个太平洋啊,难不成古时候的人都能长翅膀飞过去不成?”</P>
“当然不会,我们祖先可是很厉害的哦。</P>
其实远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就出土了几个木箱,证明在那时候独木舟已经在广泛使用了。</P>
而4000年前的殷商造船已经有大型化的趋势。根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武王伐纣的时期,将士、600匹战马和300辆战车行进到盟津时,被黄河阻挡。</P>
他们最终依靠船运渡过了黄河,并在甲子日打败了商朝的军队。</P>
可见商代末年时候的战船,已经具备同时运输数万作战兵将,大批战车、战马横渡黄河的能力。这也就证明了殷人东渡到美洲是完全有可能的。”</P>
沈星河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但思来想去,似乎仍有些难以接受:</P>
“可……可这渡河和跨海完全是两个概念啊!更何况这跨的可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洋……虽说它比较“太平”但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能横穿不是?”</P>
程果微微一笑,从身旁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图案很简单,两条弯弯曲曲的s形曲代表小河,河中间两个“井”字形的图案代表小船。这连对美术一窍不通的我也看的明白。</P>
“这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你猜猜看它代表了什么意思?”</P>
程果直起腰,扔下树枝,拍了拍手问道。</P>
“船?”</P>
我胡乱蒙道,虽然他看的懂画了些什么,但真要让他说出代表了什么字,他一时间还真想不出来……</P>
当然,他更不知道程果写这个甲骨文到底要表达个什么意思。</P>
“很接近了。”</P>
程果自信的微笑着说道:</P>
“是‘帆’。</P>
象形字往往是对实物的模拟,商代的甲骨文中“帆”字的出现,说明在商代甚至更早时期的现实生活中就有船上配帆的情况。”</P>
程果看沈星河依旧听得不明所以,于是继续说道:</P>
“小船儿在河里游,靠着水流和人力就足够了,是不需要配帆的。配备风帆的船只,更多是为解决船深海远航的行驶动力的问题。</P>
更何况,在《尚书大传》的记载中,周文王被商纣囚禁于羑里时,周国大臣散宜生设法营救,他到各地寻找奇珍异宝,其中在“江淮之浦”搜求到如车渠的大贝。他将这些物品献给商纣,纣甚喜,就把周文王释放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