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雁过拔毛 虎痴许褚(2 / 2)

“爱卿指的是李承业。”</P>

“汉王原本就是镇北元帅,节制北境四郡乃是天经地义。”</P>

“过去两者之间虽然也有不快,但却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可是如今却不尽然,汉王如今的声望已经动摇了李将军在北境的根基。”</P>

听到这里,乾皇不由得轻笑出声。</P>

察觉到乾皇神色稍缓,侍中继续劝谏。</P>

“声望高其实是柄双刃剑,能伤人也能伤己。”</P>

“此话怎讲?”</P>

“遭人忌惮、心生怨恨这些暂且不谈,陛下还记得汉王派进京的报捷使者吗?”</P>

乾皇疑惑的看着他,不明白旧事重提的意义。</P>

“陛下莫非忘了高家。”</P>

得到提醒,乾皇方才恍然大悟。</P>

杨逸报捷的同时,还将高家勾结胡族的证据公之于众,并且将抓获的高家人一路示众,大大打击了对方的威望。</P>

当时乾皇还在暗中叫好。</P>

但是却不清楚这两者之间有何关联。</P>

“汉王厌恶士族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他羞辱高家其实是种态度,代表了其和士族对抗到底的决心。”</P>

“士族会否认可他这个真命天子。”</P>

“以前他们没有联合在一起,是因为汉王对他们没有威胁,现在情况则是完全不同。”</P>

侍中的话彻底打开了乾皇的心结。</P>

这个天下毕竟是士族的天下。</P>

不管如何讨好百姓都不会改变这个局面。</P>

“汉王的声望越高,越被百姓所称颂,他和士族和解的可能性也就越低。”</P>

侍中的最后总结,则是让乾皇喜笑颜开。</P>

最近接二连三的消息让他方寸大乱,有些丧失了理智的思考。</P>

“爱卿认为应当如何做?”</P>

“继续抬高汉王的声望,让他高高升起,最后再重重跌落。”</P>

“看那些士族是否还能坐得住,镇北将军是否真的虚怀若谷。”</P>

乾皇不由得在心中感叹,幸亏得到“侍中”这样的干才。</P>

不仅政务有方,将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远胜高怀德时期。</P>

并且总能敏锐发现事物的关键点,帮助他排忧解难。</P>

就在他思绪万千时,突然听到侍中的声音。</P>

“陛下,连大监还在等待您的旨意。”</P>

“起来吧。”</P>

“谢陛下!”</P>

连九这才站了起来,并且向侍中投去感激的眼神。</P>

三人讨论了一些具体细节后,侍中率先离开。</P>

乾皇转向连九。</P>

“侍中到现在还不肯娶妻,是不是有其他的想法。”</P>

“侍中大人终日忙于国事,没有在这方面分心。”</P>

“没有妻儿,就无所牵挂,不利于掌控。”</P>

乾皇大有深意的看着连九。</P>

“奴才明白,这就挑选合适官宦人家的小姐,定让侍中能够瞧上眼。”</P>

乾皇这才赞赏的看了他一眼,然后幽然说道“越是倚重,越要将其牢牢掌控在手中。”</P>

“陛下圣明!”</P>

多疑的乾皇,真正信任的只有他自己。</P>

随着十月结束,草原很快进入到隆冬季节,气温开始急剧下降。</P>

托汉王的福,龙城军民过冬物资储备充足,再也不用担心忍饥受冻。</P>

整个十月,杨逸共获得三百名陷阵营、五百名白马义从、五百名虎骑、两百五十名豹骑。</P>

除了陷阵营外全部都是骑兵部队,这倒是符合杨逸未来计划的需要。</P>

许褚,字仲康,曹魏猛将。</P>

武皇前期境界。</P>

“末将拜见主公。”</P>

“仲康请起。”</P>

许褚的武力在曹魏阵营恐怕只有典韦能够与之媲美,其他将领都难以望其项背。巧的是两人都曾经担任过“都尉”,负责卫护曹操的安全。</P>

曹魏阵营众人首先走了过来,只有曹仁落在最后面。</P>

“原来是脑子只有一根筋的虎痴。”</P>

他曾经和许褚有过小矛盾,但是很快便化解。</P>

如今再相见,难免会带些小情绪。</P>

每当看见一团和气的三国英豪们,杨逸却总是会联想到拔刀相向的情景。</P>

“都怨孔明,留下心里阴影了。”</P>

随着许褚出世,汉军阵营又多了一支精锐部队——“宿卫虎士”。</P>

宿卫虎士,武将后期武者。</P>

他们通常作为曹操禁卫存在,有时也会充当“先登”攻城拔寨。</P>

这支部队不仅实力强大,作风还极为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