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板不愧是在国营单位招待所当过领导的人。</P>
从他嘴里张清明晓得了一些旁人不知道的情况。</P>
国内自从建国后最注重的永远是农业。</P>
因为要养活的人口实在是太多。</P>
粮食供给这是社会稳定的首要前提。</P>
自从国际上普遍开始使用化肥增产之后,国内就拿出宝贵的外汇大量进口化肥。</P>
改革开放几年下来,虽然国内化肥产量增加了几倍,但对于全国来说还是杯水车薪。</P>
“你们弄海货的人应该都听说过,”陈老板压低了声音,“有几样东西进来过不过关卡都是无所谓的,也没人会查来龙去脉。”</P>
他伸出了三个手指。</P>
“就是机床、芯片和化肥。”</P>
“当然你们弄海货的一般不会关注化肥,那东西进口是免税的,对于你们来说利润太低运费又高。”</P>
“至于其余两项国外卡的死死的,有办法的人不多。”</P>
张清明摸了摸下巴,他明白陈老板说的市场里缺的这些东西大概都是什么人要。</P>
这些人做生意赚的不只是金钱,还有其他的利益纠葛。</P>
比如特种钢材、高强度水泥、进口零机械部件这些东西,拿到手里都是能让家里人出政绩的东西。</P>
可化肥这东西......。</P>
没有一定的数量,根本堆不出政绩来。</P>
投入少了,地方上多收的那几斗米,上头还会以为是今年风水好。</P>
投入多了......还是算了吧,没哪家有这个资本。</P>
哪怕只是一个县的田地都是以万来计算的。</P>
就算是有,也不会奢侈的投到最高一个县级干部的身上去。</P>
而且国内出产的那点化肥和进口的份额,不知又多少人盯着,一家又能弄到多少?</P>
面对张清明的疑问,陈老板露出一丝得意。</P>
“恰恰相反!”</P>
“虽然国内自产的化肥加上进口的都不够分,但上头那些人家一旦遇到化肥就会出手抢购。”</P>
“原因就在于......。”</P>
听完陈老板的解释,张清明是真的涨了知识。</P>
江南和中原一带,几乎每个县都有农业示范基地,这里才是真正能出政绩的地方。</P>
他们只需要保证农业示范基地里化肥供应就行。</P>
一年下来,多则三十吨、少则十几吨化肥就够用。</P>
至于为什么全县粮食产量上不去,那都是工业口化肥产量不足的锅。</P>
而现在市面上少量流通的进口钾肥,全部一口价30元一袋,一袋一百斤,基本是见光被秒。</P>
进口钾肥在供销社的终端售价是40元\/袋,国产的在20-30元\/袋不等。</P>
为了说明这东西的紧缺,陈老板又说了两件事。</P>
为了解决全国的糖荒,八零年的时候,国家出政策鼓励农民种甜菜和甘蔗,给出的最大优惠政策是:每上交一吨甘蔗或者甜菜,就奖励50斤化肥。</P>
到现在全国糖类作物已经连续三年大丰收。</P>
而另外一件事是本省发生的一个案子。</P>
本省南边的两个村子再次发生械斗,以前械斗是为了抢山抢水,而这次是为了抢乡里的化肥份额,两边死了三个人......。</P>
陈老板说到最后叹息一声。</P>
“哎,你要是能搞来化肥,整个市场里的人都会倒履相迎。”</P>
张清明脸上的笑容大了一丝。</P>
“你还别说,这进口化肥我还真有。”</P>
“真有?”</P>
“真有,不过也不多。”</P>
“少一点也没关系,我帮你联系个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