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指环王3上映这天,洛泉给整个剧组的人都放了一天假。
员工们去不去看无所谓,她自己是想去看看这部电影的,跟她一起去的还有温夏和林若狸。
仨人进放映厅的时候,每人都是左手捧着爆米花,右手捧着冰可乐。
旁边的人看到后心想这仨姑娘真装,都进放映厅了还把墨镜戴着,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大明星呢。
作为华夏今年引进的第一部外国大片,慕名来看《王者归来》的影迷非常多,洛泉所在的这一场是坐满了的。
而且影院给的排片量也非常多,从中午一直到第二天凌晨都有场次。
等到放映厅里的照明灯光关闭,洛泉仨人这才摘掉了墨镜和口罩。
因为来亲戚,洛泉手里的可乐是不加冰的。
虽然外国女人来了亲戚,冰的照喝,辛辣油腻照吃,也依然健健康康看不出什么影响。
但身体不适的时候,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总是没错的。
低头轻轻吮了一口可乐,气泡和甘甜在唇齿间回荡,电影也逐渐拉开了序幕…………
等电影散场,已经是四个多小时以后的事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还从来没有过一部电影能像《王者归来》这么宏大,一部抵三部。
不过电影虽长,却丝毫不让人觉得疲倦,洛汗骑兵冲锋的时候,更是看得所有人热血沸腾。
而电影最后人皇阿拉贡和精灵公主阿尔文甜蜜拥吻,也是让不少男观众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因为男演员亲吻的时候明显伸了舌头,这怎么看都是妥妥的法式浪漫湿吻啊。
不是说没亲着吗!
电影看完后,许多洛泉的粉丝有一种被绿了的感觉。
包括温夏和林若狸出来后也都在问洛泉到底亲没有。
虽然洛泉之前说过是假亲,但实际看上去和来真的没有什么区别。
“真是借位,加上模特和一些ps技术,我初吻还在。”洛泉再次解释的时候都觉得好笑,不知道这俩在着什么急。
想了想,她又将原话发到了微博和b站动态里面,算是给可能心态有些小崩的粉丝澄清一下。
虽然她一直以来都不喜欢搞饭圈,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爱豆,需要因为亲吻谈恋爱这样的事去对粉丝解释什么。
不过她现在确实没有做这些事,所以该解释还是要解释,早点误会解除总不是错。
就跟许多言情电视剧里的那样,男女主有了误会,明明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就非要装哑巴,然后造成更大的误会。
洛泉就从来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有什么事她都是第一时间进行回应的。
不过,她的这次澄清并没有什么在第一时间上热搜。
因为此时的热搜已经被《王者归来》霸屏了。
不光是华夏,包括国外的各大社交网站,出现的最多的关键词也是《王者归来》。
上一次有电影出现如此爆棚的人气时,还是《泰坦尼克号》首映的时候。
如果说《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是爱情,那《王者归来》的主题就是史诗。
作为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古老文明,新世纪以来的华夏电影真的看不到类似的史诗感。
相同类型的古代战争片,人数或许能和《指环王》一较高低,但那种气势和质感真的相距甚远。
《王者归来》播出之后,国内有电影人感叹
“什么时候华夏能拍出这样的史诗大作?”
“其实是有的,只不过年代比较久远了。”
………………
大部分人都在唱衰,觉得根本不可能。
但也有一些人觉得神奇的洛泉或许能做到这一切。
也就是洛泉没有看到这些评论,要不然她马上就是我不行、我没有、别乱说拒绝三连了。
开玩笑,能超越《指环王》的史诗大作哪是那么简单就能拍出来的?
真把她当无所不能地机器猫了?
相比起那些情绪低落的影评人,网友的心情无疑是极其激动的
“这绝对是我近几年来看过的最好的电影!”
“洛汗国王那段冲锋前的演讲简直绝了。”
“我愿称那一段为人类影史最伟大的冲锋。”
“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
…………
看得出来,这些影迷已经被电影里最燃的那一段所征服,还有不少已经准备二刷了。
电影的评分也出来了,猫眼9.9、豆瓣9.5,烂番茄新鲜度百分之百。
这开画评分,已经是近十年以来最好的表现之一了。
只要不出意外,明年必然是横扫奥斯卡典礼的存在,这要是再陪跑,那真的是天理难容了。
晚上洛泉开直播,粉丝们才提起了有关吻戏的事。
直到现在大伙还是在吐槽
“虽然电影很好看,但是看到洛宝被别人亲了真是难受啊。”
“这点承受能力还嚷嚷着让洛宝大尺度出境?真要是演了那你们岂不是分分钟切腹自尽。”
“那不一样,大尺度造型是福利,但这个吻戏是对别人的奖励。”
“哈哈,别琢磨了,又没真亲,只不过是ps和借位的结合罢了。”
………………
显然,弹幕里还是有不少理智粉的。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吻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在西方别说吻戏,就算是裸戏,该脱还是得脱。
甚至有些尺度更大一点的,全都得露出来。
只能说洛泉自己投资自己拍电影确实省去了许多麻烦,让她不用面对这些难题。
不过为了安抚弹幕里的粉丝,洛泉还是笑呵呵地给他们连唱了好几首歌。
唱完之后,直播间的气氛才总算是回归了正常。
有粉丝发弹幕问她“洛宝,你是不是知道王者归来很厉害,所以今年才不打算冲奥啊?”
洛泉看到还需要直接乐了“这不是废话吗,我是女主啊,虽然在剧组拍的时间不长但也是看过剧本的。
这电影只要按照剧本拍出来,那就是妥妥的鸿篇巨制,拿奖能拿到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