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P>
想到这王然又笑了笑,推门走了出去:</P>
“来人,备轿,去按察司...”</P>
王然刚走出门口,李养汝在后头急忙的跟了一句:</P>
“大人是要去找按察使是不?他前几天回乡省亲去了,不在衙门...”</P>
王然一愣,又突然一拍脑门,这件事他也知道,这会儿想起来让他不住的骂骂咧咧:</P>
“彼其娘之,不过年不过节的回乡省什么亲...”</P>
按察司,是督察院在地方的下属衙门,对地方上的官儿有监察权。</P>
同时也掌一省刑名、诉讼,这个权力和府衙有些重合,所以按察司只受理府衙搞不定的大案与要案。</P>
更为关键的是按察使手里有兵。</P>
而王然的心思很简单,既然按察使不在,那就找按察副使。</P>
可他又突然想起来,山西按察司的副使之前平调云南了,新任副使还没到任,如今的按察司衙门只有一个五品的佥事处理常务。</P>
“算求,佥事就佥事,只要能把按察司牵上就行...”</P>
王然低头沉吟了半晌,坐轿来到了按察司。</P>
可听按察司的经历官说他们的佥事大人正在家休沐,王然终于忍不住了。</P>
彼其娘之!真是彼其娘之!</P>
按察司都养的什么鸟官儿,这么自由的吗?本官在太原府忙的顾头不顾腚,好家伙,他们还有功夫休沐呐?</P>
心里暗暗骂了半晌,最终他还是坐轿去佥事官的家...</P>
......</P>
山西按察司佥事郭桓,正在家练习书法。</P>
一般来说,处理刑名的官都会在长相上体现出来,要墨面相阴狠刻薄,要不就长的严肃认真。</P>
可郭桓却不然,他偏偏长了一副憨厚老实的圆脸,仔细看上去还有些诙谐,为人也颇为随和。</P>
他这个人官运不旺,在按察司佥事任上一干就是十一年,如今也快五十了。</P>
扭头看着一旁研磨的儿子,郭桓咂咂嘴,又颇为惆怅的叹了口气。</P>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在山西做了十几年的官,不免染上山西的习惯。</P>
吃饭是以面食为主,热腾腾的刀削面加上满满两大勺子的老陈醋拌一拌,就着大蒜吃的喷香,给个神仙都不换。</P>
不仅吃饭如此,郭桓连说话也有一股晋地的风味:</P>
“你说说你,啊?”</P>
“干啥啥不行,不会种地也就算了,做买卖赔钱也不提了...”</P>
“可你竟然连个举人都考不上...整天顶着个酸秀才的名声在外头招摇过市,我们是在山西做官,缺酸吗?”</P>
郭桓的儿子叫郭正,是他爷爷给起的名字,随了他爹的长相,也是一脸的憨厚。</P>
这会儿听了他爹的训话,郭正也羞臊了满脸,可还是有些尴尬的解释着:</P>
“爹...这如何能比...谁说的种地比考举人还简单...”</P>
“胡说!”郭桓脸色一板:</P>
“老话不是说了?龙生龙,风生风,老鳖本是王八种儿...”</P>
“你是文官的儿子,可你连个举人都考不上,这就是丢脸,丢你爹的脸!”</P>
郭桓骂骂咧咧,随后面色一缓,又摊了摊手,语重心长的说道:</P>
“这有什么难的呢?”</P>
“爹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我朝独宠朱子,他朱尼姑、朱儿媳就那点儿讲义注解,你也快三十了,啊?这么多年死记硬背也该滚瓜烂熟了呀?”</P>
“不是这样的...”郭正哭丧着脸解释:</P>
“儿子背的那些,驴日的监考官都不考...”</P>
“万变不离其宗...”郭桓又叹了口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