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准备动手了(2 / 2)

“去通知房杜二人来一趟书房,你便先下去休息吧!”</P>

陈内侍忙不迭揉了揉惺忪的双眼,满是感激道:</P>

“老奴多谢陛下体谅,老奴还撑得住,老奴这就去通知他们二人。”</P>

或许是杨英穿越的太久,已经习惯了陈内侍称自己为老奴,</P>

然一个‘奴’字,</P>

尤其是简简单单地身份和阶层的象征?</P>

怕是早已刻在骨子里了。</P>

房杜二人来的时候,面带忧色,估摸着心中又在担忧杨英会弄出些什么事。</P>

踏进书房的一刻,二人迫不及待地开口:</P>

“陛下找我二人前来,所为何事?”</P>

“如今,突厥、铁勒诸部的事情已经解决,朕想着是不是可以对李唐动手了。”</P>

二人闻言,先是一惊,随即便恢复了正常,房玄龄率先开口:</P>

“正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也是时候回归正溯了。”</P>

毫无悬念,二人轻易便同意了杨英的想法,可度瑞惠接下来的话,又让杨英有些踌躇了。</P>

“陛下,只是如今动手怕是朝廷也要付出一些代价。陛下正在做军事改革,军队的战力尚且不说,得胜归来的大将们.......”</P>

“朕明白克明的意思,无非是担心得胜归来的李靖将军不支持朕的军事改革。”</P>

杨英从书案上一堆奏折中,找出一半已经微微发黄的奏折,递给杜如晦,</P>

“看看吧,这是早些时候朕与李靖将军商议的军事改革计划。”</P>

杜如晦接过奏折,并没有打开翻看,继续开口道:</P>

“既然有改革计划,想来李靖将军支持陛下的改革,只是陛下能否等到军事改革完成之后,再向李唐动手。”</P>

“朕也知道军事改革正在关键时刻,李世民如今出征在外,长安的李渊、李建成文治还行,武功却差了不少,此次对大隋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P>

“一旦李世民顺利回归长安,再与李唐动手,恐怕不知道又有多少黎民百姓遭难了,朕再也不想看见天下人千里收骸骨的景象。”</P>

房杜二人没想到杨英竟然如此高看李世民,心中不解,</P>

“当初李世民入质江都,陛下为何又要放归,如此岂不是放虎归山。”</P>

杨英没想到房杜二人会有此问,略微思考一下,说道:</P>

“当初朕在江都,见天下糜烂如此,心灰意冷间便仓促犯规了李世民,回过头来一想,那个亡国之君能得善终,故此追悔莫及。”</P>

“李世民军略当世只怕只有李靖将军能与其媲美,若是不趁着李世民不在长安,击垮李唐,战事迁延日久,只怕是生灵涂炭!!!”</P>

见杨英都如此说了,房杜二人也不好说什么,杜如晦开口问道:</P>

“陛下,已有决议,想必心中早有部署,不知能否让微臣参详一二。”</P>

闻言,杨英开口说道:</P>

“今日叫两位爱卿前来,便是商议此事,且听朕慢慢说来。”</P>

杨英顿了顿,继续道:</P>

“朕意让孙伏伽领着突利和契苾何力向李渊朝贡,借机进入山西之地,一举拿下晋阳截断李世民的回归之路,李靖则随后率大军进入山西,控制河东之后,再向长安挺进。”</P>

“洛阳方向,朕亲率大军进攻函谷关,让李渊无暇顾及山西,如此一来,对长安形成两面夹击的态势,若是李渊能够投降,当然最好,不降的话,那就是杀!!!”</P>

说到最后,杨英的眸中杀意尽显,整个人气势随之一变,让一旁的房杜二人,隐隐有些胆寒。</P>

听完,杨英的计划,杜如晦陷入沉思,许久才抬头看向杨英,说道:</P>

“陛下的部署虽然精妙,然其中不确定因素太多,只怕是难以成功啊!”</P>

说到最后,杜如晦叹了口气,</P>

“......唉!”</P>

不知道杜如晦这一声叹息,是为杨英的军事部署,还是因为战事再起而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