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的,不知道到底是谁呈谁的情。</P>
不过太白金星不愿与她计较,加之自己确实懒得写。</P>
能少一张是一张,便随她去了。</P>
很快,他就收到了观音的回复:“好。”</P>
“锦囊还是按照原来的标准?”他紧接着问道。</P>
观音这次没有回字,回了个拈花手势的表情包。</P>
太白金星也清楚了,观音对这个话题很谨慎,一个字都不肯多说。</P>
她以为她不说,我就做不了什么文章了?</P>
你也太小看我这么多年的经历了。</P>
现在这些对于他来说,足够了。</P>
太白金星猜测,这会观音正忙于拟观音禅院的揭帖。</P>
她这会儿正忙呢,警惕性正处于放松状态,自己这个节骨眼上问。</P>
即使她回复一个“哦”,都可能会透露出很多不该透露的消息。</P>
仙界的揭帖用词,向来讲究严谨。</P>
师徒尊卑有别,绝不可能用“携手共进”这词。</P>
观音既然回复了“好”,那就说明取经人起码还得收两个徒弟。</P>
只有两个以上的弟子,才可以称之为“携手共进”。</P>
根据自己多年经验,锦囊分为大、中、小三种。</P>
小锦囊只能用作单人历劫,中锦囊则是两至四位人历劫,大锦囊的话就得四人以上的场合了。</P>
观音既然说锦囊用原来的标准,很明显不适用于大锦囊。</P>
大锦囊这玩意儿,可以说用起来少之又少。</P>
圣僧已经收了孙悟空为徒,单人历劫也不合适,自然也不可能是小锦囊。</P>
由此可见,一切已经明了了。</P>
取经人正选弟子名额最多三个,与玄奘凑成四人队伍,刚好够中锦囊的上限。</P>
太白金星参透这一玄机,心中已经想通了。</P>
恰在此时,观音将自己拟好的揭帖发了过来。</P>
太白金星缓缓打开,内容和他想的大差不差。</P>
金池长老作为一个高僧,本应潜心修佛,可心术不正,竟敢觊觎袈裟,纵火烧禅院。</P>
可惜自作孽不可活,最后金池长老被自己放的火烧死。</P>
黑熊精趁乱偷走袈裟,盗取佛门之物。</P>
陈玄奘携徒弟孙悟空,取回袈裟,收服黑熊精。</P>
观音还不忘拔高一下,说之所以收这妖,是因为他诚心皈依,顽性早消。</P>
这是没法往自己身上揽了,只能往佛门上说了。</P>
此揭帖主要体现的意思,就是佛门平等对待大家,没有不公之说。</P>
一个小妖怪,我们都收了,由此可见我们的公平。</P>
不过如果你贪图什么,心术不正,我们定施予惩罚。</P>
观音禅院的负面影响也就算消了,识人不识并不是观音的错。</P>
不仅如此,还提高了佛门的公平,让佛门的阶层再上一步。</P>
太白金星看了,都不由夸赞一番观音的文笔。</P>
这一波,6啊!</P>
佛门……</P>
想着想着,太白金星明白了自己忽略了什么。</P>
他想起了观音说“玄奘取经,收多少徒弟皆有定数”的时候,前缀并没有用“如是我闻”。</P>
那就说明除了孙悟空以外,其他徒弟名额佛祖并没有指定。</P>
至于这几个名额缘落谁家,估计就看谁家“元”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