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情世故,王大水很懂,每次都非常客气地收下。这些东西对于王大水一个人来说是很多的,但是摊到整个村子或庄子,就不算什么了。
见到王大水收下东西了,双方就都开心了,再想问问题时就更好开口了,大家相处得也就更自在了。
因为经常拎着一大堆东西回家,有时候在路上遇见街坊邻居了,王大水也会送他们一些。
这可都是需要花钱买的好东西,这些叔伯大娘能不喜欢嘛,于是现在再见到王大水时,就像见到自家子侄一样,亲热的不得了。
当然,这些叔伯大娘有什么好东西了,也不忘送给老王家一些,毕竟现在王大水可是住在老王家。
于是,大家都夸王大水仁义,然后就说这王秀才心好,这人救得更好,不仅老王家的体力活有人干了,全巷子的老人都受益。连带着王母都感觉到在巷子里,主动跟自己打招呼问好的人越来越多了,原来,这都是王大水的好人缘带来的。
就在这些日常的交往中,又让王大水发现了一个赚钱的好法子。
就是通过这些家常,王大水知道很多家长里短。
比如,老张家要娶媳妇了,而家里桌椅板凳都要散架了,到时候很多客人,怕让人家笑话,就想换些家具,新的太贵,舍不得买;
再比如,老李家要搬家了,里面的家具都要处理掉,正在找买家呢。
于是,王大水就找了个时间去了老李家,挑了几件看过眼的家具,送去了老张家。老张家一看这都是好东西呀,嫌旧的话,重新油一层漆,嫌麻烦的话,其他房屋里也能用,而且价钱便宜,再加上王大水又亲自送上门了。于是,就高高兴兴的收下了。
这样一转手,王大水就又有一笔进账了。
随着王大水的收入越来越高,老王家的生活水准也明显上升了。
因为王大水知道王秀才和王母的身体都不太好,看他们的体型就知道了。王秀才很瘦,可能是长期读书、教书的关系,他的面色苍白,没有一丝血色。王母也是一样,浑身透着一股病气,家里唯一比较健康的就是王宝珠,这还是因为她年轻的缘故。
自从王大水的手头宽裕后,他就把老王家吃的普通米换成了梗米,面也是不搀麸皮的精面,再加上他时不时的带回来的鸡鸭兔子、鲜鱼和野味,每天都换着花样吃,王秀才和王母最近的气色都好了很多。
看着越来越好的老王家,王大水感到很高兴。
其实,现在王大水是有能力搬出去住的,但是王大水很舍不得老王家的家庭气氛,他很喜欢儒雅的王秀才,也喜欢有些小精明的王母,更喜欢天真可爱的王宝珠,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妹妹王小花,想起了自己的的爹娘和两个傻弟弟,他们应该还好吧。
每到这时,他也会思念胡家村的家人,但是他现在还不能回去,他的资本还差很多。他需要努力积蓄,他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