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二帝同坐,日月同辉(1 / 2)

百家争鸣,可不是单纯的道统之争,更多的还有气运在里头。</P>

不要小看这气运,气运,往往决定着道统是否兴盛。</P>

比如儒家,成了绝对的显学。</P>

所以阴阳家,同样打着如此注意,但东皇太一通过对后世的了解,原来他失败了。</P>

嬴政帝王气运的确是强,但太过于霸道聚集的气运,一旦开始消散,反噬根本不是一般人能扛得起的。</P>

不然大秦灭了之后,毛都没剩下。</P>

哪怕是最代表的阿房宫,也被烧的一点不剩。</P>

这本身就不正常。</P>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气运都要靠,因为有些东西,本身就逃不过气运的加持,比如,衣食住行。</P>

故而,农家,医家,墨家,他们很不屑如此,故而可以清高。</P>

当然,这样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P>

脱离了帝王气运,就需要民间的气运加持,那么相对来说就很慢。</P>

所谓高手在民间,不就是这个道理?</P>

但在这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就算你有技艺,想要技艺传播,很难。</P>

技艺,是需要天赋的。</P>

同样,依附帝王气运加持的道统,往往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为皇权服务。</P>

要么,麻痹众生,愚化民众,让皇权高高在上。</P>

要么,完全服务于皇权,让皇权更好的去统御天下。</P>

当然,两者兼备,那是最好的。</P>

其中,不得不说的是后世儒家,他们做到了极致。</P>

但阴阳家明显没有儒家人那么厉害,他们只服务于皇权,说穿了阴阳家的傲气更高点,更多的只是服务于嬴政。</P>

依靠着一个皇帝,注定了他东皇太一只是一世辉煌。</P>

其实东皇太一很明白这个道理,可道理归道理,可是让阴阳家入世,去服务于皇朝,难听点,他是真不一定看得起那些帝王。</P>

就拿春秋战国来说,一路打下来出现了多少王?</P>

而阴阳家为什么以前没有,偏偏只和嬴政合作?</P>

因为嬴政,能征服东皇太一,别人,真不行……</P>

但还有一点,那就是很多时候,是嬴政并不会完全去相信道统,对于道统,他只有戒备,分有用和没用。</P>

相较来说,这一点比起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都做得好。</P>

他很了解这些道统的本质,帮你统御天下,那么最后的目的呢?</P>

就是道统控制皇权,所谓君臣共治天下。</P>

难听点,就是分权,让道统凌驾于皇权之上。</P>

为什么历史上的嬴政会被后世骂的那么惨?</P>

将他的功绩只字不提,但是对于他的缺点无限放大?</P>

还不是因为,嬴政不用你们。</P>

看不上你们!</P>

其中,就有儒家。</P>

道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就能伤人,成自己手中的武器,可一旦用不好,伤害的永远是自己。</P>

而伤自己人的例子。</P>

在后世,太多太多。其中大明王朝后期,可以说就是那群所谓读书人的主场,其中权臣太多太多,党派之争将帝国国运给消耗掉了三分之二。</P>

大明后期无英雄,一个李自成打进紫禁城,尚且还没有真正成了统治者,就对自己人下手,其中就有文人在里面作祟。</P>

夺天下,永远在马上。</P>

可是文人们怕,怕那些马上提刀的,这些人不打压,那么他们就不能胡作非为。</P>

皇帝有这些人在,你永远就折腾不起风浪。</P>

毕竟,大明出过一个朱元璋,哪怕他做了太多的错事,但不得不承认,他对于贪官污吏,那是真的狠。</P>

杀出了一个郎朗乾坤。</P>

当然,这一切并不是说对的,毕竟朱元璋给官员的俸禄,那是真叫个惨。</P>

可他出生于贫民,理解百姓的苦,还站在百姓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知道百姓怕什么,这一点倒是很提倡。</P>

至于大宋朝,那就更绝了,统治阶级是被写进了宪法享用特权,而特权就是他们最好的护身符。</P>

邢不上士大夫,这就是儒家最后折腾出来的。</P>

完全左右一个皇朝!</P>

张三丰和东皇太一的对峙,让咸阳人民遭了殃,尤其附近建筑物里的人,一个个感觉到了什么叫痛苦。</P>

“都住手吧!”</P>

极远处传来了马蹄声,无数官兵分成两派,一辆马车迅速入场,声音是从里面传来的。</P>

带着威严,却听不出任何喜怒。</P>

“见过陛下!”</P>

所有士兵跪在了地上,其中不包括张三丰和东皇太一,以及跟在马车后面的面具男。</P>

“都起来吧!”</P>

淡然回答之后,马车门被打开,随即林晨便见到了传闻中的嬴政。</P>

虽然他的长相没想象中那么夸张,但常年处于高位,以及养成的霸气,着实能说一句天生的帝王。</P>

一个老太监迅速的跟进,急忙给嬴政放下梯子,让嬴政从中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