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蛮烟瘴雨地,谈虎色变是瘴气。</P>
指导员离开前,嘱咐他们,以后少看小说,想要了解瘴气,还不如看解放军边疆剿匪记。</P>
瘴气到了以后也没有权威说法。</P>
说白了,“瘴气”就是一个箩筐。</P>
人们把说不清道不明,或者只能意会不能言说乃至只能说而做不了、又或者一时半会又解释不清的病,都统统丢进“瘴气”这个筐中。、</P>
末了来一句,“都是瘴气所致”,便一了百了,从此没争论。</P>
谢昭昭他们出来武定,不下水不见谁生病。</P>
近在水田中作业那么几天,什么腹泻,什么钩端螺旋体病,就连疟疾病也接踵而至。</P>
来势汹汹,防不胜防。</P>
这分明是“瘴水”,不是“瘴气”呀。</P>
杨秋露他们经过几天治疗,已经给回来,这次疟疾又撂倒一部分人。</P>
这次大家已经被连长打过预防针,倒没有太过慌张。</P>
慌张也没用,该来都得来,躺平得了。</P>
主要是大家刚来适应不了持续农活。</P>
每天恨不得倒头就睡,能强撑着收拾干净卫生,已经算对得起自己。</P>
哪里时间悲春伤秋呀!</P>
周翠红来了武定,本想着将武定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好给家里去个信。</P>
描写一下这里个景色。</P>
奈何地里的事太多,</P>
每天起早贪黑,不能没看过武定,连写信的力气和时间都没有。</P>
大家在学校还有个休息的时间。</P>
现在倒好。</P>
连里霸道的很。</P>
不管星期几,就是不休息。</P>
*****</P>
连里有一间小图书室。</P>
这几天,谢昭昭抽时间去图书室,看了几天书。</P>
瘴气。</P>
不惟武定才有,周边地区坝子里就早有传说。</P>
这些地方与武定一样,都处北回归线附近,四周都有高山环绕,环境呈封闭状。</P>
大都属热带、亚热带,四季湿热,生态原始,人烟稀少,生物群落多样,海拔低,都曾经是瘟疫肆虐的“瘴疠之乡”。</P>
由于远离内地,缺医少药,流行病猖獗时,许多人都在劫难逃,历史上确实有过整个寨子因“瘴气”全部死去而无一人幸存的记载。</P>
面对瘴气,漫说当年的土司头人束手无策。</P>
就是现在,大批复员退伍军人来建设农场,“瘴气”仍未得到有效的根治。</P>
平心而论,谢昭昭在武定,没见过有什么对症下药的措施。</P>
不过是出什么情况,治什么病。</P>
倒是当地老乡给他们介绍了不少民间的土方、偏方、怪方。</P>
这种时候就不要讲什么科学不科学啦!</P>
比如生吃大蒜。</P>
谢昭昭心里觉得世代生活在坝子里的老乡大都具有一定抵抗力。</P>
应该与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有日常饮食相关。</P>
比如喝酒杀菌防瘴气。</P>
比如抽烟,吸老烟草。</P>
谢昭昭对这些方法退避三舍。</P>
不少男生倒是蠢蠢欲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