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再赴边疆(2 / 2)

前方一片开阔的空地,薛逸风突然停下脚步。他迅速扫了一眼四周,地势平坦无险可借,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再逃了。片刻后,刘坤率领的锦衣卫追至,缓缓包围了薛逸风。

“薛逸风,你已经无路可逃。”刘坤骑在马上,眼神冷冽,手中的铁扇轻轻敲击着马鞍,“把证据交出来,我可以留你一条全尸。”

薛逸风冷笑一声:“锦衣卫的名头果然响亮,可惜在我眼里,你们不过是些爪牙罢了。”

“嘴硬没用。”刘坤挥了挥手,几名锦衣卫悄然逼近。

薛逸风深吸一口气,迅速抽出长剑,剑光一闪,他直接冲向最前方的一名锦衣卫,剑影如风,直刺对方咽喉。对方尚未反应过来,便应声倒地。

“杀!”刘坤一声令下,锦衣卫齐齐拔刀,向薛逸风围攻而来。

面对数名锦衣卫的夹击,薛逸风步伐灵动,剑招凌厉,始终游走在外围。几次对方试图合围,都被他以极快的速度破解。他的剑法变化多端,刚猛与飘逸兼具,逼得锦衣卫难以近身。

刘坤冷眼旁观,见手下数人接连被击退,怒喝一声,亲自策马冲向薛逸风。他手中的铁扇骤然张开,扇骨锋利如刀,直劈薛逸风的肩膀。

薛逸风侧身躲过攻击,迅速反击,剑尖划破刘坤的袖口,却未能伤到他。两人你来我往,招招致命,气氛紧张到极点。

“你果然有两下子!”刘坤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但手下却丝毫没有留情。铁扇呼啸而至,与薛逸风的长剑碰撞,火花四溅。

薛逸风沉着应战,他利用地形的优势,不断改变站位,使刘坤的攻击难以奏效。然而,对方人数占优,长时间的消耗让他的体力逐渐不支。

就在薛逸风快要被逼入绝境时,他眼角余光捕捉到一处岩壁上垂下的藤蔓。他迅速后撤几步,假意疲于招架,引得刘坤紧追不舍。

待刘坤靠近,薛逸风突然跃起,抓住藤蔓荡到岩壁上方,居高临下反击。他挥剑削断一根大树枝,砸向下方的锦衣卫,逼得他们四散而逃。

刘坤脸色一变,猛然抬头:“小子,有种别逃!”

薛逸风冷笑道:“你追得上再说!”随即借着藤蔓荡出战圈,利用山林复杂的地形迅速隐匿身形。

锦衣卫一阵骚动,刘坤大怒:“全力搜捕!务必将他拿下!”

薛逸风在密林中奔行,直到彻底甩掉追兵后,才停下来调整呼吸。他摸了摸怀中的信函,庆幸证据依然完好无损。

“刘坤虽然难缠,但我绝不能退缩。”他心中暗想,“必须尽快将这些东西送到京城,否则张维平的罪行难以揭露。”

整理好行装后,薛逸风换了一条偏僻的小道,继续向京城进发。

随着沈正华等清流官员与太子暗中联手,张维平的耳目迅速将这一消息传回张府。张维平听后眉头紧锁,脸色阴沉,随后挥手让心腹们离开书房,独自坐在案前,陷入沉思。

“太子……你终于坐不住了。”张维平冷笑,低声自语,“不过就凭这些书生,未免太天真了。”

当晚,张维平召集心腹官员及锦衣卫指挥使刘坤,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他在桌案上铺开一张密密麻麻标记着权力分布的朝廷图,手指在“太子”与“沈正华”的名字上顿了顿,然后轻轻一敲:“各位,沈正华联手太子的事,你们怎么看?”

刘坤抢先说道:“大人,太子羽翼未丰,沈正华虽有威望,但仅靠几名清流官员,根本成不了气候。不如直接扣他们一个‘朋党结社’的罪名,将他们全部拿下。”

张维平摆了摆手,眸中冷光一闪:“不急。如果现在动手,反而会让皇上对我产生戒心。何况,皇上乐见朝堂争斗,太子的参与或许正合他的心意。”

一名文士模样的官员沉思片刻,说道:“大人之言有理。但如果不加以遏制,清流与太子一旦积蓄足够力量,或许会成为隐患。”

张维平点头:“所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这次,不仅要拆散他们的联盟,还要让他们彼此猜忌。刘坤,你派人散布流言,说太子意图借清流之力架空皇权。同时,安排人在太子身边伺机挑拨。”

刘坤领命:“属下这就去安排。”

张维平转向另一人:“至于沈正华,找他的弱点。若他本人无懈可击,就从他身边的人入手。他不是向来重视清誉吗?那我们就让他清誉扫地。”

众人纷纷领命离去,张维平独自坐在书房中,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眼中寒意更浓:“沈正华,你以为太子能护得了你?皇上既然要看一场好戏,那我便奉陪到底。”

几日后,京城的茶馆、酒楼间突然流传出一些耐人寻味的消息:“听说太子最近动作频频啊,似乎有意夺权?”

“什么夺权?太子可是与清流结盟了,说是要整顿朝纲呢。”“哼,清流还不是想趁机谋取高位?这可真是狼狈为奸。”

这些言论迅速传播开来,引起了朝中不少人的议论。与此同时,张维平暗中派人伪造了一些奏折,称沈正华私下与太子往来频繁,甚至有劝立储的言辞。奏折送至皇上御前后,皇帝面无表情地看完,却不动声色,将其放到一旁。

张维平并未就此止步。他暗示刘坤加大对沈正华和赵青云的监视力度,同时秘密安排人收买太子身边的太监,探查太子的计划,并伺机制造矛盾。

某日早朝,张维平突然上奏:“陛下,臣近日听闻朝中某些官员与东宫走动密切,私下议论储位之事。这种言行,若不加以整顿,恐伤皇家威严。”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哗然。皇帝眉头微皱,看了一眼站在下首的太子和沈正华,却没有立即表态。

沈正华出列,拱手道:“陛下,臣身正不怕影斜,愿接受任何调查。若有不当之处,臣甘愿受罚。”

太子虽未出声,但脸色铁青,显然已经察觉到张维平的意图。

张维平的反扑如寒风骤雨,将京城的权力斗争推向新的高潮。赵青云、沈正华和许文端一行人也察觉到,张维平正在试图通过舆论与权谋来削弱他们的力量。

赵青云在与沈正华的一次密谈中说道:“张维平的手段越来越肆无忌惮。若再不行动,只怕我们这些人的处境会更加危险。”

沈正华点头:“没错。我们必须反击。”

局势已经剑拔弩张,而这场朝堂之争,也即将迎来更为惊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