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使,这里有些地方账册与沈文海失职的举报信,看起来确实有问题。”一名锦衣卫低声汇报。
刘坤翻看着手中的账册,眼中寒光一闪:“很好。这些证据足以引发波澜,将沈正华推向风口浪尖。”
几日后,一封匿名奏折悄然出现在皇帝的御案上,指责沈正华包庇长子沈文海,意图掩盖其失职罪行。皇帝看罢奏折,神色复杂。
“传旨,让刑部与都察院彻查此事。”
消息一出,朝堂上下哗然。一时间,沈正华的清廉形象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连带着清流一派的势力也被迫低调。
张维平得知消息后,露出一抹冷笑:“兵不血刃,就让他们乱了阵脚。接下来,该轮到太子了。”
夜深时分,东宫书房灯火通明,太子坐在案前,眉头微锁。沈正华端坐一旁,神色凝重。两人面前摊开着几封密信,字里行间尽显张维平党羽的动作和意图。
“张维平近日频繁调动锦衣卫,显然已经察觉我们在暗中布置。”太子低声说道,语气中透着一丝不耐。
沈正华捋须思索,缓缓开口:“殿下,这正是他焦虑的表现。说明我们施加的压力已经开始奏效。但张党势力盘根错节,若要一举扳倒,必须找到更具杀伤力的证据。”
太子点了点头,转而问道:“沈大人,可有进一步的计划?”
沈正华起身,从袖中取出一份边疆军报,递给太子:“薛逸风已成功将部分边疆证据送回京城。这些账目中清楚记录了刘世安与张维平在边疆的勾当。如今关键是将这些证据交给监察司苏文,让他在朝会上质问张维平。”
太子目光一亮:“苏文素来刚直,若由他出面,张维平定会难以招架。但这证据传递的过程恐怕凶险重重。”
沈正华点头表示赞同:“正因如此,我们需要一支可靠的人马护送证据,同时制造混乱,让张维平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
太子沉思片刻,抬起头说道:“本宫可以利用东宫的密探,在暗中保护证据的传递。同时,我会散布一些假消息,让张维平误以为我们的目标是夺取他在礼部的核心文件。”
沈正华露出赞赏的神色:“殿下英明。这不仅能迷惑敌人,还能拖延时间,为我们争取更多的筹码。”
两人继续细化计划:沈正华安排密探与薛逸风接头,将证据从隐藏的地点转移至安全屋,最后交给监察司苏文。太子的密探则负责沿途保护,确保无纰漏。
太子下令安排东宫心腹,将“沈正华计划偷取礼部文件”的消息散布到张党的耳目中,让张维平的注意力集中在礼部。
沈正华表示,在朝会上将以边疆军费和粮草问题为切入点,继续对张维平施压,进一步削弱其党羽的支持。
计划敲定后,太子站起身,郑重地对沈正华说道:“大人,这次行动关系重大,若能成功,朝堂必将迎来新的局面。本宫对您寄予厚望。”
沈正华拱手行礼,目光坚定:“殿下放心,臣必全力以赴,为大周清理门户。”
朝堂之争如同暗潮涌动的深海,稍有不慎便会掀起滔天巨浪。张维平作为深谙权谋的老狐狸,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张维平坐在府邸的书房内,面前是一张京城关系网的图册。他目光冰冷,手指轻敲桌面,沉声道:“沈正华、赵青云,这些人虽势力薄弱,但若任其发展,终究会成大患。”
他召来心腹刘坤和几位张党要员。张维平开门见山:“最近朝中局势对我们不利。沈正华那边频频动作,赵青云又借翰林院之便,暗中联络许文端等人。他们是太子的暗棋,必须迅速瓦解。”
刘坤低声道:“大人可有计划?”
张维平点头,冷笑道:“先打击外围,斩草除根。刘坤,你带人查翰林院内部,看赵青云与谁往来密切。同时安排锦衣卫搜集沈正华的把柄。必要时,制造些‘证据’,让他无从辩驳。”
第二日,锦衣卫的暗探分头行动,监视赵青云的住所和往来人员。他们发现赵青云与太子的幕僚有所接触,立即将消息回报张维平。
刘坤向张维平汇报:“大人,赵青云与太子幕僚来往密切,似乎正在策划什么。是否现在就动手?”
张维平思索片刻,摆摆手:“不急,太子那边如今并未暴露我们太多的秘密。但可以给他添点麻烦——散播些谣言,挑拨太子与皇帝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父子离心。”
刘坤点头,阴恻恻地一笑:“属下明白。”
几日后,张维平在朝会上突然提议修订科举律例。他以“防止寒门学子借机扰乱朝纲”为由,建议加强对新科进士的审查,尤其是那些在翰林院任职的人。
赵青云听到此提议,眉头紧锁,暗中与许文端交换了眼神。他意识到,这分明是张维平针对自己的阴谋。
沈正华站出来反驳:“张大人,寒门学子入仕,本是为国之福。若因个别问题便以偏概全,不但有失公允,还恐失天下民心。”
张维平冷冷一笑:“沈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天下安稳才是根本。若有人假借科举之名,行谋逆之实,岂不更可怕?”
皇帝端坐在御座上,始终未置可否,仿佛对此事并不关心。
与此同时,太子在东宫得知此事后,拍案而起:“张维平步步紧逼,简直不把孤放在眼里!”
他的谋士徐景川宽慰道:“殿下不必动怒。张维平虽嚣张,但也不过仗着皇上的宠信。只要我们稳扎稳打,争取更多支持,他终究会有疏漏。”
太子点点头:“孤的确不能轻举妄动。传孤的意思,让沈正华暂且稳住局面,孤会另寻时机。”
张维平的动作并未逃过皇帝的眼睛。夜深时分,他独自坐在御书房内,翻阅着奏折,目光不经意地落在一份关于太子与清流官员密会的密报上。
“太子啊太子,你到底想干什么?”皇帝轻声自语,嘴角却泛起一丝冷笑。他慢慢合上奏折,命人传旨:“将今日朝会的争议留存,择日再议。”
这看似平淡的一道圣旨,却让张维平和沈正华一方都暗暗提高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