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战柏乡,前哨战(一)(1 / 2)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2795 字 2024-03-31

历史上的柏乡之战大略图,供参考</P>

开平四年,天佑七年,西历九一零年。</P>

十一月廿八日。</P>

镇州。</P>

故事又回到镇州。</P>

薄如纸片的王教主难得一夜无事,清晨早起就着了礼服,引一众将官出城。</P>

行至城西五里,便有一行骑士缓缓行来,观其军容肃穆,正是辽王大驾。</P>

此前周式自洛阳回来,说梁帝无意伐赵,对大教主提出的过境安排亦无异议,甚至还敕令杜廷隐退出州城。</P>

初闻此言,赵王殿下也有些鼓舞,甚至动念召回梁公儒,免得惹祸。</P>

谁知使者带着敕书入了城,就如泥牛入海,杜廷隐依旧闭门死守。</P>

做了多年节度使的大教主就纳了闷,哪家的奴婢好大狗胆,敢不遵主人号令。询问是否有人见过敕书正文,周式两眼望天说不曾见,石公立这老货也是左顾右盼直摇头。</P>

又问事情经过。却道入城时,使者是孤身被吊进去的,并无旁人在场,究竟说了什么也是全无所知。</P>

王教主只是身段柔软,智商余额那是非常充足。这就很明白了,不是敕书内容与周式所述不同,就是使者另有口信。</P>

总之,赵王是再不敢信梁军无伐赵之意。</P>

他不瞎,梁朝治下数十个藩镇,真正独立的,如今就他成德一家。</P>

连魏博这个老刺头都被削了,朱三哥能放过他老王么。</P>

恰晋阳来信,辽王已亲自动身来援。</P>

闻讯,王镕哥很是激动了一宿,这就大清早跑出城来迎救星。</P>

大教主的态度那是相当到位,远远望见辽王人影就滚鞍下马,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扑在雪里,哭诉道:“辽王仁义呐!”</P>

辽王今日着了身锦绣绢布甲,头顶黑幞头,肩上架着海东青,马前走着细黄狗。嗯,正是左牵黄右擎苍的造型,锦帽貂裘,千骑就来卷平冈。</P>

总之是非常拉风。</P>

王大帅这般客气,辽王那也得懂事不是。</P>

紧走两步上前,辽王将托起王大帅,道:“赵王岂可。”双手轻轻一提,就将大教主拉直了身子。</P>

心中慨叹,这小身板轻飘飘的,一点手感也无。</P>

要说这个“赵王”是朱梁所封,而辽王并不承认朱梁,卢龙、义武、河东的年号如今还用“天佑”。可是按唐朝的爵位,大教主就要低人一头,此刻辽王愿意称他“赵王”,此中善意不言而喻。</P>

单薄矮小的大教主闻言,心中大定,擦了泪痕向辽王身后望一望,道:“呃,辽王此来有兵几何?”看着怎么才千把人,这能行么。</P>

辽王道:“此乃一千亲军,大军于土门关暂驻,未得赵王允可岂敢擅入。”</P>

听辽王这样讲规矩,懂礼貌,赵王很觉有面,忙向陪立在侧的梁公儒道:“唉,梁公未与辽王说明么?”心想,都火烧屁股了,还不赶紧让人进来,在土门关等什么,等着给爷爷收尸么。</P>

正所谓物伤其类。李存勖战死,给郑大帅冲击不小。最让王大教主糟心的,则是另一位王大帅的遭遇。</P>

只要想一想王师范家被杀的二百多条人命,王大教主就总觉着后脖颈子发凉,对洛阳的这位天子,他就完全不能放心。</P>

真被梁帝得了手,鬼晓得自己是不是下一个王师范。</P>

不,那简直就是必然。</P>

“主公之意俱已转达,辽王执意如此,奈何。”梁公儒奉命出使之初,其实非常忐忑,毕竟不久前才打过一场,而且是成德偷鸡不成蚀把米。</P>

河东就这么被并了,这谁能想得到呢,着实是出乎意料哇。</P>

当时居然想掏卢龙一把。</P>

啧啧,老梁想想都觉着大伙儿当时是疯了,这点自知之明怎么就没有呢。</P>

所以要去晋阳求援,身份够的不愿去,地位低的不便去,也就他老梁好说话,摊上这个好差事。他也不想去挨骂呀,提议让周式去,但那小子还要去洛阳无法分身,赵王又等不起,只好勉为其难。</P>

既然是成德有难求到门上,梁哥就做好了受辱的心理准备。结果到了晋阳,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P>

听说成德有变,辽王片刻都不耽误,领了亲军先来。又让大军在后跟进,同时还给义武派了信使,调李承嗣、郑守义部南下备战。</P>

甭管辽王如此积极有多少是为自身考虑,至少这份情谊梁公儒是认了。</P>

赵王眨巴双眼,又道:“呃,未知大军几何啊?”</P>

辽王道:“一万五千。”</P>

“少点吧。”赵王面容顿时有点苦涩,道,“此次梁贼有十万大军,我镇里能出二万,这才三万多,不够哇。”</P>

梁公儒还不知道自家主公是什么德行,安慰道:“辽王已调易定之兵南下。”</P>

赵王眼神顿时又是一亮,道:“哦,又有多少?”</P>

辽王道:“亦有万五之数。”</P>

赵王刚刚提起的心气又落下一半,啃着手指忐忑道:“五万,还少。”</P>

辽王道:“梁军十万之数,赵王何处所知?”他面上轻松,心里也在盘算,梁公儒来时还没说什么十万大军呢,怎么搞的就十万大军了。</P>

据他所知,梁军总共就准备了十几万人,怎么十万都压到东边了?</P>

那么西边堆着的大几万梁兵难道都是假的?</P>

还是朱三又从哪里摇人来了?</P>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是知己已经不易,想要做到知彼就更难呐。</P>

赵王道:“周式使梁,亲耳所闻。”</P>

辽王听说就放松不少,这多半是朱三吓唬人地,复笑道:“加上辅兵夫子或有十万,正兵就未必有啦。”</P>

赵王道:“怎么讲?”</P>

辽王四下看看,众将一个个在冷风中吹得直打摆子,好心说道:“天寒,此非说话之处,入城详叙如何?”</P>

他一说冷,大教主好像也觉风如刀割,忙将袍子裹裹紧,与辽王并辔入城。</P>

至于二王如何洗尘,如何筹谋,先放下不表。</P>

与此同时,怀远军与毅勇军亦已鱼贯出营。</P>

辽王令到,成德与卢龙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要救。</P>

于是李承嗣、郑守义议定,留牛犇在定州看家,毅勇军全军不到六千五百骑并怀远军二千骑南下,先来与辽王会师,怀远军其余各部至深泽驻扎。</P>

十一月三十日。</P>

郑守义抵达镇州城下。</P>

见面就向辽王禀报了义昌情况。</P>

刘守光派遣部分人马入驻景城,估计有二三千骑,主力仍在清池。据信使观察,义昌精锐二万余已在聚集,随时可出境作战。</P>

又道他与李承嗣邀请刘守光来瀛州一晤,却刘二推说防备梁军从沧、德北进不肯过来。</P>

末了,郑守义忍不住提醒,刘二这是有二心呐。</P>

辽王则已同赵王议妥,两家联军至赵州驻扎,防备梁军北上。</P>

闻罢李、郑二人的部署,辽王表示满意,令李承嗣去深泽驻扎并统筹东边瀛、莫诸州军事,看住深州的梁军,防备东边的义昌。</P>

又令毅勇军随他南下赵州驻扎,准备应对梁军主力。</P>

十二月初一。</P>

辽王入成德的消息已经确实,梁帝确认李可汗和回鹘遗种果然合流,遂与敬翔、李振、杨师厚、王景仁等计议,认为这是利弊各半,甚至可说是利大于弊。</P>

其弊,一在于从兵力此消彼长,二在于成德这个小弟反水,面上也不好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