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中飞行时,姿态调整更是一门大学问。
李凡需要时刻关注着仪表盘上的高度表、航向仪以及姿态仪等显示数据,
同时根据模拟环境中的风向、气流变化,灵活操作操纵杆和脚蹬。
比如,当遇到侧风时,要通过适当踩下一侧的脚蹬,同时微调操纵杆,来保持飞机的航向不发生偏移,
让飞机保持平稳飞行,就如同在钢丝上跳舞,容不得半点马虎。
可操作起来哪有那么容易,有一次,模拟飞行系统模拟了一阵较强的乱流,飞机猛地颠簸起来。
李凡一时有些手忙脚乱,虽然努力地操控着操纵杆和脚蹬,但飞机还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倾斜,
他一边紧张地盯着仪表,一边努力回忆着应对乱流的操作方法,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稳住,稳住……向左压杆,加点右舵……”
费了好大劲儿,才让飞机重新恢复平稳飞行,此时的他,后背早已被汗水湿透了。
而降落环节,那更是整个飞行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降落时的速度控制、下滑角度的把握以及着陆瞬间的各项操作,都需要达到近乎完美的精准度,
否则就可能出现危险情况。
一次训练中,李凡在降落过程里,先是按照要求调整飞机进入下滑道,
眼睛紧紧盯着仪表上的下滑指示器和空速表,保持着合适的下滑角度和速度。
可当飞机逐渐接近跑道时,他发现速度比预定值稍微快了一点,心里一慌,急忙想通过收油门来减速。
然而,由于操作的时机和幅度没把握好,飞机的下降速度过快,
导致在触地的那一刻,强大的惯性使得模拟机如脱缰之马一般,“冲出跑道”,
在模拟系统中触发了危险警报。
那尖锐的警报声在模拟飞行舱内响起,让李凡的脸色瞬间变得通红,心中满是懊恼。
舱外,一些队员透过观察窗看到了这一幕,忍不住偷笑起来。
王强更是双手抱胸,站在一旁小声嘀咕着:“哼,我还以为他多厉害呢,
理论知识学得好又怎么样,到了实际操作这儿,还不是露馅了,不过如此嘛。”
旁边的队员小刘听到王强的话,附和道:“就是就是,之前看他理论学习进步那么快,
还以为他是全能的呢,没想到一到真本事这儿,就不行了呀。”
王强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得意,接着说:“我就说嘛,这飞行可不是光靠死记硬背理论就能行的,
得有真本事,看他这下怎么收场。”
这时,中队长赵刚走了过来,严肃地看了他们一眼,说道:“你们在这儿说风凉话可不对啊,
谁刚开始训练还没个失误的时候,有这闲工夫不如多去练练自己的操作,都别在这儿瞎议论了。”
王强等人听了,顿时收敛了神色,不敢再多言。
面对众人的嘲笑和自己接二连三的失误,李凡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
反而迅速调整好了心态。
他深知,现在的挫折不过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只要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一定能实现突破。
于是,在每次训练结束后,别的学员都已经离开,李凡却独自留在模拟飞行舱内,
反复观看自己操作的录像回放。
他把录像一帧一帧地仔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一边看一边在本子上详细记录着每个操作节点出现的问题,
比如在哪个时刻速度控制出现了偏差,操纵杆的操作幅度是否过大等等,
还在旁边标注上自己当时的想法以及对应的错误原因分析。
有一回,李凡拿着本子去找老学员陈哥请教,诚恳地说:“陈哥,您看我这降落的时候,
老是控制不好速度,我也分析了,感觉自己操作的时候总是把握不好那个时机,
您经验丰富,快给我指点指点呗。”
陈哥接过本子,仔细看了看李凡记录的内容,然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小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