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那些青史留名的草根皇帝之所以能够彪炳史册的核心原因。
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
若是无利可图,跟着大哥三天饿九顿,那谁还跟自己?
军事化管理最简单粗暴的方案是搬运考夫曼原本的行政体系。
但是在高文看来,那套领主搭台、权贵说唱的舞台已经落伍了。
时值南北大战,当前最好的局面就是表明一个立场,争取权柄,以便将来在政治舞台上得到更多的筹码跟选票。
虽然展望的有些遥远,但整体思路是正确的。
工人名单编纂好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
高文拿着马丁递上来的厚厚名录,激动的难以入睡。
考夫曼归属他的人员加上王座山领地的人员,合计两千三百六十八人。
如果将其中的男丁全部武装起来,就是一支一千二百人的军队。
这个武装体量,可以支撑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
尤其是骑兵团营地的解放,让原本掌握在莱茵家族手中的武器加工厂落入高文手中。
进一步完善了高文的军工体系。
美中不足的是那座武器制造厂的规模跟级别都不高。
能够成熟制作的武器,只有前装线膛燧发枪跟黄火药。
这样的制作水平,很明显达不到高文的预期。
想要提升工艺或者追赶北方的武器水平,那就得引进人才,除此之外还得兴建高强度的冶炼工厂。
但是,考夫曼不是矿场资源丰富的地方。
至少高文在这里没有看到一座像样的冶铁炉。